如何在洗腎(透析)後,實現出國旅遊的心願

 
作者:邱怡文 醫師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腎臟內科主任
  高雄醫學大學腎臟照護系主任/副主任
  台灣腎臟醫學監事/慢性腎臟病防治委員會主委
 
  「醫生,這洗了以後還可以出國嗎?」每次被問到這類問題時,受限於門診的短暫都無法仔細回答。隨著國際交通的便利,腎友們在選擇洗血液或洗肚子時,大家漸漸考慮到這些透析模式對出國的影響,能否出國慢慢成為一些腎友心中的渴望。雖然當下全世界疫情嚴峻,短期內腎友不適合出國旅遊;但機會永遠是留給準備好的人,如果各位腎友心中有出國旅遊的打算,下面幾件事可以幫忙大家評估自己是否合適:
 
詢問你的醫師,你適合出國旅遊嗎?
  透析患者出國旅遊,除非出國期間不用透析,否則如何在旅遊中安排適當的透析,絕對是影響旅遊品質最主要的考量。平常在自己習慣的場所接受治療,面對了解你身體狀況的醫護團隊,使用自己熟悉的語言來溝通,旁邊的腎友們三不五時還以過來人的角色提供一些建議。這些安全的透析環境,都將在出國後面臨改變。所以,可不可以在一個相對較陌生的環境下接受透析,就一定要詢問照顧你的醫師。平常看似平順的透析治療,其實背後有很多是主責醫師多方面處置的結果。例如,計劃性的安排血管氣球擴張術以保持血管通暢;適時更改乾體重讓透析後不會出現不舒服;調整紅血球生成素劑量以維持血色素穏定等等,所有這些沒有人比主責醫師更清楚。如果經過他/她評估後,認為你適合出國旅遊,那無疑給整個出國計劃打了劑強心針,也代表主責醫師其實是判斷你目前是穏定的狀態。而且醫師對其他國家的透析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之前也一定有出國旅遊的病患。和主責醫師討論你的出國計劃,絕對可以收事半功倍之效。
 
了解自己的洗腎(透析)狀態和處方
  有了主責醫師的首肯後,各位腎友也要了解自己透析的狀態。在台灣方便的就醫環境,大家很習慣把所有的醫療決策交給醫療團隊建議。也因此,許多腎友並不十分清楚自己的透析處方,更不用說把它融入生活作息中。這一方面,血液透析的病友相較腹膜透析更明顯。例如醫師說水少喝,水果蔬菜少吃,降磷藥和飯一起吃,這些建議腎友常常一知半解。又好比像醫生和護理師常在床邊討論你的乾體重,但腎友們不太清楚它的意思;有時反而會因爲體重脱多脱少和護理人員起爭執。因此,更不用說有多少腎友可以在家中每日測量體重,讓自己成為自己乾體重的主宰者。一旦要出國時,醫師會開立轉診單給後續照顧的醫師參考。看著這些屬於自己的名詞和數字,腎友們剛好可以趁這個機會,了解一下到底對自己的透析狀況清楚到什麼程度。旅遊在外,國外的醫師在短時間內也不太容易清楚你的狀況;所以自己清楚自己的透析處方,必要時可以和對方照顧團體做有效溝通,絕對可以讓  出國旅遊更加心安。
 
事先做好出國旅遊功課
  就一般出國旅遊的人而言,完善的出國旅遊計劃是不可缺少;對於透析的病人來說更是如此。從旅遊地奌的選擇,透析場所的安排,隨身藥物的攜帶,轉診醫囑和檢驗资料的備查,每一個項目都彼此互有關聯。看起來有點複雜的過程,也讓不少腎友望之卻步;也因此,早年透析腎友出國幾乎是參加專門的旅遊團,讓專人代為處理。近年來資訊發達,人手一機,許多平台都提供可能會出現的問題與不止一項的解決方案;網路上更不乏腎友與全家出國旅遊的貼文。種種這些的方便與經驗分享,已經讓腎友出國旅遊不便再是昂貴、遙不可及的夢。事先做好出國旅遊功課,不管是參加團隊或自由行,一定可以讓整個旅遊充滿愉悅與回憶。
 
 
  上天或許在各位腎友身上開了一個不小的玩笑,我們仍然可以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這波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不僅讓出國旅遊的風險倍增,也讓平日習以為常的透析略顯不便。但待雨過天青,期待腎友們可以用準備旅遊的態度,重新踏上人生的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