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挑選低磷食物以外,還需要了解的事情!
李承翰 營養師
財團法人腎臟病防治基金會 腎臟專科營養師
腎臟重要功能之一:維持體內電解質平衡
腎臟在人體扮演很重要的腳色,不僅負責製造尿液、排出代謝廢物,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調節體內電解質的平衡。在腎功能正常的情況下,當我們攝取過多的鈉、磷、鉀,身體會透過腎臟的調控,將多餘的部分排出體外。但是當腎臟功能逐漸下降之後,這些電解質就無法順利排除,最終導致高血鉀、高血磷的發生。
慢性腎臟病與磷攝取:過去與現在
過去,建議慢性腎臟病第3-5的腎友每日磷攝取量控制在800-1,000mg,隨著研究的進展,2020年 KDOQI CKD營養臨床實踐指南中提出了新的建議,重點不僅在於限制磷的攝取量,更要根據血磷數值來調整飲食,並考慮磷的來源。這意味著,磷的控制會根據個人狀況以及磷的來源而有所影響,本篇文章將進一步探討磷的來源及其影響。
磷的來源與吸收率:有機磷與無機磷的差異
你可能會好奇:「磷的來源跟血磷控制有什麼關係?」答案就在磷的結構與吸收率!磷的來源可以分為兩類
- 有機磷(來自於天然食物):通常會以比較複雜的形式存在(例如:植物性的磷是以植酸鹽的形式存在),因此吸收率較低(植物性來源:10-30%、動物性來源:40-60%);
- 無機磷(食品添加物中的磷):通常是以磷酸鹽的形式存在,結構上較單純,因此吸收率較高(接近100%吸收)。
如何辨識含磷添加劑?一起翻看成分表吧!
無機磷的吸收率很高,若想避免血磷過高,就應該盡量避免吃到這些含磷添加劑。那有的人可能就會想問說:「含磷添加劑有哪些呢?要怎麼才能看出來?」但是想要把所有磷添加劑都背起來也是不太可能的,因為目前衛生福利部核可的含磷添加物有700多種,不過還好臺灣從103年6月之後就有規定「食品中使用之食品添加物,都必須完整標示其各別名稱,不可以功能名稱(如:調味劑、乳化劑等)代替」,因此,我們可以透過三個簡單步驟,挑出含磷食品!
簡單三步驟 挑出含「磷」食品
第一步:挑選想要購買的食品
在飲食控制的過程中,常常會認為某些食物不能吃,但其實不同廠商也會有不同的配方,偶爾也可以去賣場、超市逛逛,說不定會找到喜歡吃,又適合的選項。
第二步:翻到背面找到成分表
成分表通常會在食品包裝的背面,所以選擇到自己想要購買的品項之後,接著就是要找到成分表,成分表的完整度也可以當作篩選的條件,如果有發現某個食品的標示不全,記得就放下他,去找其他選項吧。
第三步:確認成分表內沒有出現「磷」這個字
常見的含磷添加物像是磷酸鈉、偏磷酸鈉、焦磷酸鈉等等,但是因為實在有太多種了,所以記得只要出現「磷」,不管前面或後面有哪些文字,都算是含磷添加劑。
飲食控制並非絕對 需保持適量彈性
疾病控制是一場長期抗戰,比的不是短期做到「完美」,而是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並且長久執行下去,所以記得要隨時保持彈性。如果真的不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飲食,可以諮詢醫院、診所的營養師、衛教師,專業的醫療人員會根據個人健康狀況提供更精準的飲食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