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保健FAQ

淺談腎臟
腎臟是人體的過濾系統,對我們的健康非常重要。人體有兩個腎臟,位於後腰部脊椎兩側各一個。形如蠶豆,拳頭般大小,重約114克。正常的腎臟功能有淨化血液並除去身體多餘的水分及廢物、保持礦物質含量平衡(鈉、鈣、鉀、磷)、協助控制血壓、協助製造血細胞、製造維生素D,以保持骨骼強健。只要其中一個腎臟正常發揮至少20%的功能,我們就能保持健康。
何謂慢性腎臟病
當腎臟組織因疾病遭受無法恢復的損壞時,腎功能就會逐漸衰退,每個人腎臟功能衰退的速度不盡相同,在輕度腎臟病時,不會出現任何症狀,所以不容易發現,但是如果腎臟功能逐漸下降,身體便無法自然排除體內代謝的廢物,就會開始出現下列症狀,例如:噁心、嘔吐、血尿、蛋白尿、多尿、少尿、水腫、體力衰退、貧血、喘氣…等。當腎臟組織長期受損壞達數月或數年,腎臟功能受損且無法恢復原有的功能,稱為慢性腎臟病。慢性腎臟病病程進展分為五個階段,身體的不適會隨著這五個階段漸漸出現。
血脂異常患者,應如何注意自己的腎臟?
腎臟是一個血管分佈很豐富的器官,血脂異常,像是氧化的壞的膽固醇,當然會對腎臟組織造成局部傷害,導致腎臟慢性發炎。而血脂異常的患者,也常合併有肥胖、抽菸、高血壓、胰島素抗阻,這些高危險因子,有可能會導致血管內皮細胞的傷害,引發一連串的器官病變。高血脂不僅會影響到心血管疾病,也與慢性腎臟病的發生有關。當慢性腎臟病發展到有症狀,病情通常較嚴重,因此建議血脂異常患者,至少每半年到一年,要檢測蛋白尿、腎絲球過濾率,血壓也要一併監控。
如何檢測慢性腎臟病?
以往腎臟病的檢查主要以檢驗血清肌酸酐的高低做為判斷準則,自2000年後,美國腎臟基金會建議以GFR(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腎絲球過濾率)與腎臟實質傷害指標如蛋白尿為標準,讓腎臟病有新的定義,也使得早期腎臟病能夠更準確被檢出,依照此定義,可將慢性腎臟病依GFR的高低分為五期。必須要提醒民眾除了在健檢時,增加尿液檢查,看是否有血尿、蛋白尿之外,更重要是將肌酸酐檢查結果以公式換算成GFR值,才能早期察覺腎臟是否受到傷害。
慢性腎臟病分成五期,那如何定義?
根據GFR(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腎絲球過濾率)指標對慢性腎臟病情的劃分,而GFR又必須綜合考量年齡、性別以及「Cr」(血清肌酸酐)。慢性腎臟病大致可區分為以下五期: 第一期:腎絲球過濾率超過每分鐘90毫升但持續有蛋白尿的出現。 第二期:腎絲球過濾率每分鐘60-89 毫升。 第三期:腎絲球過濾率每分鐘30-59毫升。 第四期:腎絲球過濾率每分鐘15-29毫升。 第五期:腎絲球過濾率小於每分鐘15毫升。腎臟功能的惡化,除了會讓患者演變為尿毒症而需長期透析(洗腎)治療外,更極易發生心血管疾病與造成死亡。
誰較容易罹患腎臟病呢?
慢性腎臟病起始的危險因子有:種族、性別、糖尿病、代謝症候群、高腎絲球過濾狀態、高尿白蛋白排出量狀態、血脂異常、腎毒性物質、原發性腎疾病、泌尿疾病、心臟血管疾病等。此外,吸煙、肥胖、年長和家族病歷,也是須注意的重要因素。 絕大多數腎臟病患都和高血壓、高血脂及高血糖等「三高」有關,這些高危險群更需要了解腎病指標(GFR),及早防治即可降低罹患腎臟病的機率。
針對血壓異常患者,應如何注意自己的腎臟保養?
腎臟是調節體液的重要器官,在腎絲球過濾率降低時,水分排除會受到影響;另外腎臟分泌荷爾蒙,扮演調節血管張力的角色,因此和血壓當然有密切的關係。長期性的血壓偏高容易傷害腎臟中的小血管,導致腎臟過濾毒素的功能受損。所以高血壓的病人,應該留意血壓的控制外,最好能檢查尿液及腎功能的變化,早期發現和減緩腎臟功能的惡化。 無論高血壓原因為何,嚴格控制高血壓是防止腎臟病繼續惡化的不二法則。少吃鹽、少吃油、少吃肉都是降壓保腎的主要食療。戒菸、少喝酒、多運動則是必須身體力行的生活方式,接下來則是要用藥物好好控制血壓。很多人都覺得沒有任何症狀,所以輕忽了高血壓的危險性。血壓除非很高,例如惡性高血壓超過200/140以上,才會頭有頭痛、頭暈的不舒服症狀,否則它是一個慢性殺手,悄悄地硬化血管,侵蝕各器官功能,所以不能掉以輕心。飲食及生活方式的調整,還有藥物控制,絕對是腎臟功能不佳的患者維持適當血壓保護腎臟的好方法。
血糖異常患者,應如何注意自己的腎臟保養?
糖尿病是一種全身性代謝疾病,長期的血糖控制不良將會影響眼睛,心臟血管、神經系統、腎臟等器官。葡萄糖滯留在血液中無法分解,使細胞的功能和組織的結構發生病變,當傷害到腎元,則會產生糖尿病腎病變。糖尿病要引發腎臟病變平均約十年左右,腎臟病變到末期腎衰竭,約十年左右。台灣的糖尿病腎病變佔尿毒症病人的15%-25%,預測在不久的將來此比率會大幅爬升。早期微白蛋白尿的偵測實屬必要,以避免腎病變迅速發展。而糖尿病腎病變的治療原則就是要儘早積極治療,如此才能防止持續腎病變惡化。 如果你有糖尿病,你應該要: 1.定期測量糖化血色素,其一般可反影1-3個月內的平均血糖值 2.遵從醫師對胰島素、藥物、飲食、運動及定期測血糖的建議 3.定期測量血壓,如有高血壓,請遵照醫師指示儘量保持血壓在正常值以下 4.與醫師討論你是否適用血管張力素轉換酵素抑制劑 5.定期檢查小便是否出現泡泡尿現象,如有異常應進一步抽血檢查肌酸酐等,並詢問醫師是否有需要進行飲食調整控制
如何早期發現腎臟疾病的症狀?
早期的前兆是:容易眼瞼、臉部或手腳浮腫、疲倦、頭痛或血壓偏高的現象、尿量異常、夜間頻尿、小便起泡沫、尿液帶血、尿液變成鐵鏽色或棕色、後腰部的肋骨緣下方疼痛、血清肌酸酐偏高(女性大於1.2;男性大於1.4mg/dl)、GFR 每分鐘小於60毫升。 初期的慢性腎臟病可能不會有非常明顯的症狀產生,但如果腎臟功能持續下降,患者就會因無法排除體內代謝廢物及液體,而產生噁心、嘔吐、食慾差、水腫、高血壓、頭痛、貧血、呼吸喘、甚至骨頭病變。
當罹患慢性腎臟病時,要如何自我照護?
當初期腎臟的問題可由抽血及尿液檢查而發現,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對預防慢性腎臟病惡化是有幫助的。 定期腎臟科門診持續追蹤檢查、控制血糖及血壓、適度調整飲食、不憋尿、不抽菸、不酗酒、不亂服用止痛劑及來路不明的藥物、避免吃太鹹的食物、規律的運動及減重。 飲食部分要保持充足熱量、低蛋白飲食、低磷飲食、低鉀飲食、低鈉飲食並注意適量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