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腎臟病也會貧血?認識腎性貧血

慢性腎臟病病患 小心貧血來敲門!

  王先生自從診斷出慢性腎臟病後,一直都很配合治療追蹤,但是最近卻常常覺得頭暈、疲累,很容易喘,尤其上班的時候感受更加明顯。
經過檢查後,王先生非常難以接受: 「什麼?我有貧血?貧血不是只有女生會得到嗎?」經過醫師的詳細解釋後,他才了解是因為自己的腎功能不佳,所以導致了腎性貧血,而身體種種的不適症狀,都是因為貧血所造成。

  『腎性貧血』是慢性腎臟病病患常見的一種併發症,它與腎功能損害的程度相關。 一般而言,腎功能的受損程度越嚴重,腎性貧血的狀況可能也會更明顯。

  慢性腎臟病跟貧血看似兩件事,但兩者卻息息相關○ 腎臟負責分泌紅血球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來刺激骨髓製造紅血球,但如果腎臟功能受損,,分泌紅血球生成素的能力(EPO)就會下降,而紅血球生成素分泌量不足,則無法有效刺激骨髓製造紅血球,最終就可能會造成貧血的發生。

  除此之外,鐵質、維生素B12及葉酸缺乏、副甲狀腺功能亢進等,也可能是造成腎性貧血的原因○

 

虛弱、頭暈、疲倦   腎性貧血症狀不易分辨

  男性血紅素低於 13g/dL,女性血紅素低於 12g/dL,就是臨床所稱的「貧血」○ 跟一般的貧血一樣,腎性貧血也會有虛弱、頭暈、容易疲倦、嗜睡、頭痛、運動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礙、食慾不振等症狀,除了會影響病人的生活品質、易導致營養不良、免疫力降低外,也會造成感染率、住院率及心血管併發症的增加○

  台灣的慢性腎臟病病患推估約有200多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十分之一。慢性腎臟病依病情嚴重程度可分五期,在初期慢性腎臟病發生腎性貧血的機會較低,依據過去一篇研究調查,第三期慢性腎臟病病患有貧血狀況的比例約1成多,到了第四期,則大幅增加至近6成,第五期則超過9成病患罹患貧血。(Reference : Wen chiipang et al. lancet 2008)

 

腎性貧血治療停看聽 切勿輕忽早治療

  造成腎性貧血最常見的原因是內源性紅血球生成素減少,因此血紅素生成刺激劑(補血針)的補充是目前最常見的治療方式,這可以大幅改善貧血相關的疲倦、虛弱及心悸等症狀,也可以減少輸血次數。但腎性貧血跟一般貧血治療的目標不太相同,將血紅素治療到正常人標準,反而會增加死亡率,會由臨床醫師以抽血數字及臨床症狀來一起判斷治療 ○ 另外,若有鐵劑或維生素 B12、葉酸缺乏,相對補充也可以協助血紅素的合成○2019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科學家發現了能夠感測環境中氧氣量而調節生理機能的開關─缺氧誘導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s,HIF),透過此機轉可以重新啟動腎臟感測氧的能力,進而讓腎臟自行製造紅血球生成素,刺激骨髓製造紅血球,來達到腎性貧血的治療。

  腎性貧血只要及早發現並治療,可以保護心臟功能且改善病患的生活品質,切勿輕易聽信網路偏方、補血藥方, 以免讓腎功能更加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