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有腎病症候群怎麼辦?飲食這樣做可以減少負擔!

 
 
 
 
 
 
 
 
 
 
 
 
 
 
    蔡書玫 營養師
    臺大醫院營養師
 
 
 

腎病症候群的症狀

  • 蛋白尿(Proteinuria)
  • 低白蛋白血症(Hypoalbuminemia)
  • 水腫(Edema/Swelling)
  • 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

    腎病症候群是一種腎臟無法正常工作的症狀,須配合藥物治療,若能搭配適當的飲食控制,可以減少腎臟的負擔,並降低併發症發生的風險喔!以下分享幾個飲食注意事項:

低鈉(鹽)飲食原則

控制飲食中鹽分的攝取(即採低鈉飲食),可預防或減少孩子體內的水分滯留、減輕對腎臟的負擔、降低血壓,亦可改善蛋白尿。

一天鈉的建議量,依照年紀與體重而有所不同,可依照需攝取的熱量高低來計算,建議1毫克/卡,例如:若整天熱量需求為1500卡,則鈉含量建議為1500毫克。除了可以透過計算整天鈉含量控制外,亦可依照下列提供的內容,選擇適當的食物!

v 調味料可以怎麼選擇

請適量使用鹽、醬油、烏醋烹調。可多以辛香料(例如:五香粉、肉桂粉、胡椒粉、咖哩粉、義式香料等)和不含鈉的調味料(例如:香油、白醋等)烹調,亦可適量使用糖及水果入菜,以增加食物多樣性及可口性;盡量避免使用味精、味噌、雞精粉、咖哩塊、OO醬(例如:番茄醬、糖醋醬、烤肉醬等)含鈉高的調味料。

1公克鹽

(400毫克鈉)

= 6毫升醬油

= 3公克味精

= 5毫升烏醋

= 12毫升番茄醬

v 哪些食物鈉含量高?

大部分天然食物皆可適量攝取,避免醃漬、罐頭及加工食品(例如:香腸、火腿、熱狗、貢丸、火鍋料等),亦避免喝湯。除此之外,起司/乳酪、肉乾、果乾鈉含量高須避免。在點心選擇上,盡可能以新鮮水果、無鹽/無調味米餅取代餅乾、麵包、蛋糕等。在主食選擇上,麵線、鍋燒意麵、雞絲麵鈉含量高,須避免!

v 如何減少鈉的攝取量?

盡量避免外食。若需外食,請盡量避免購買勾芡類、濃湯類餐點,並在購買時將醬汁或醬料分開擺放,亦可將餐點買回家後,將食物稍微過水。家中亦避免準備過多醬料調味品,讓孩子養成吃飯不沾醬、清淡飲食的習慣。

控制脂肪攝取量並搭配足夠蔬菜

腎病症候群常見的高脂血併發症,亦可透過飲食改善!

  1. 減少高飽和脂肪食物
    • 例如:加工肉品、肥肉、內臟、炸物、西式糕點等。
    • 避免使用室溫下會呈現固態的油脂進行烹調,例如:奶油、椰子油、動物油等。
  2. 限制反式脂肪酸攝取
    • 例如:西式糕點、人造奶油、奶精等。亦可透過食物上的營養標示,來協助判斷此食物是否含有反式脂肪。
  3. 減少精製糖的攝取量
    • 糖分攝取過多,會導致高三酸甘油酯血症,故飲食上需盡可能避免含糖飲料(例如:手搖杯、果汁、運動飲料等)。
    • 天然水果、蜂蜜及黑糖也含精製糖,亦須酌量攝取!
  4. 足夠蔬菜攝取量
    • 蔬菜富含纖維,在體內可幫助降低血脂肪。
    • 1-3歲孩子每天至少攝取1碗青菜;4-12歲孩子每1.5-2碗/天;12-18歲孩子2-2.5碗/天青菜。

限制水分攝取

若您的孩子有出現水腫情形,請協助注意整天水分以及飲食當中的水分攝取。以下提供幾個技巧:

  1. 準備固定的水杯,將整天可喝的水分與孩子約定後量出。
  2. 避免過鹹的食物,因食物過鹹會增加口渴的感覺。
  3. 口渴時,可鼓勵以漱口方式取代喝水。
  4. 口渴時,可給予硬糖、冷凍水果片幫助解渴。

綜合以上,小孩的日常飲食仍需家長協助幫忙,控制飲食當中的鹹度至關重要,亦要隨著觀察小孩的狀況,來調整飲食方向。相信透過共同合作努力,定能減輕腎病症候群帶來的困擾,並改善疾病狀況!

資料來源

  1. Polderman N, Cushing M, McFadyen K, Catapang M, Humphreys R, Mammen C, Matsell DG. Pediatric Nephrology Clinical Pathway Development Team. Dietary intakes of children with nephrotic syndrome. Pediatr Nephrol. 2021;36(9):2819-26. doi: 10.1007/s00467-021-05055-2. Epub 2021 Mar 30. PMID: 33783623.
  2. Yoon JM. Dyslipidemia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hen and how to diagnose and treat?. Pediatr Gastroenterol Hepatol Nutr. 2014;17(2):85-92. doi:10.5223/pghn.2014.17.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