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腎病變

陳永昌

林口長庚加護腎臟科主任

糖尿病簡介

糖尿病是一種人體將葡萄糖(糖類)轉換成能量的方式出現變化的疾病,也是一種現代常見的慢性病(文明病)。其併發症很多,可以簡單分成三大類:

1. 神經病變:會導致麻痺,有時也會引起手腳的疼痛與無力。神經性病變亦可造成消化系統、心臟和性器官的問題。

2. 大血管疾病:心臟冠狀動脈疾病(冠心症)、腦中風或周邊血管阻塞導致腳部循環不良。

3. 小血管疾病:視網膜病變和腎病變。台灣洗腎人口現今已逾七萬人,形成健保的龐大負擔,其中又有四成以上的腎友是由糖尿病導致,佔洗腎成因之首。所以瞭解是否罹患糖尿病腎病變及其防治,實在是刻不容緩的當務之急。

糖尿病腎病變的臨床分期

糖尿病腎病變主要發生在腎絲球部份(腎臟由腎絲球、腎小管、血管和間質所組成),臨床上分成以下五期:

‧第一期:為高過濾期,腎絲球過濾速率增加,此一階段,腎臟變大且增厚。

‧第二期:為靜止期。此時腎絲球過濾速率已下降,腎絲球基底膜和間質增生。

‧第三期:開始有微量白蛋白尿出現。如果糖尿病患能控制血壓及血糖在良好的範圍內,微量白蛋白尿的現象可以改善,延緩進入下一期,甚至進步回上一期,仍屬可逆轉之階段。

‧第四期:為明顯尿蛋白時期。此時期病人高血壓變得較難控制,血中尿素氮及肌酸酐上升,腎功能異常。

‧第五期:進入末期腎臟病變,腎衰竭的症狀產生。此時腎臟已無法有效排除身體中水份和有害物質,尿毒造成貧血;皮膚搔癢;食慾不振、噁心嘔吐;呼吸喘常因肺積水、酸中毒或尿毒性心包膜炎;高血鉀造成心律不整、心臟亂跳;血小板功能不張導致出血不止;以及尿毒性腦病變致意識模糊。可以說:腎以外的其他器官和組織(腦、心、肺、胃腸、血液、皮膚和內分泌),亦無一倖免於難。病人最終將依賴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換腎以維持生命。

糖尿病腎病變的預防和治療

糖尿病腎病變的預防就是將血糖、血脂肪、血壓和體重控制在理想範圍。

「均衡飲食、規律作息、和適當運動」這些老生常談,都是促進健康的良方。養成好的生活習慣,早睡早起、粗茶淡飯;少油、少鹽、少糖、少人工添加物、少動物蛋白、少含糖飲料;多喝好水(好茶)、多運動(要流汗)、多新鮮蔬果(洗淨,另腎功能若已不佳,此部份需視血鉀狀況調整)、多糙米飯、多全麥麵包(保存期限短,不要那種保存期限撑很久的)、多五穀雜糧,即可趨吉避凶!

一旦有微量白蛋白尿出現,上述治療方向仍應繼續積極執行。血壓和尿蛋白的控制,目前研究已知:利用直接腎素抑制劑、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或血管張力素II受器阻斷劑證實能有效預防及減緩腎病變之發生和進行。此外限制動物性蛋白質攝取量:牛、羊、豬(四隻腳)、鷄、鴨、鵝(兩隻腳)照以往食量減半食用;魚(沒有腳)可不必減少但調味料和沾醬宜少不宜多與限鹽飲食,但總熱量的攝取仍應足夠,以避免營養不良和貧血。所以說:限制不夠和太超過,都不好。出現心臟血管疾患亦需治療,不要服用來路不明之藥物、戒煙,適當的運動與醫生配合,均應視為治療腎病變的策略。

祝大家:遠離糖尿病腎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