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重其事:”營養性維生素D”扮演著重要角色

盧國城 醫師

台北慈濟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

研究發現國人慢性腎臟病病友六至八成維生素D不足

   國民健康署曾調查分析國人體內維生素D ([25(OH)D];代表體內維生素D儲存量)的狀況,發現不管族群、教育程度與受檢季節,大約只有5%的國人,體內維生素D含量是充足的。據國外文獻報告慢性腎臟病病人約有60~80% 體內維生素D不足,隨著腎臟病嚴重程度的加重,維生素D不足、甚至缺乏的比例也隨著增加。而造成慢性腎臟病患者維生素D缺乏最主要的原因如下:

  • 飲食限制及營養攝取不足
  • 蛋白尿導致從尿液中流失維生素D
  • 日曬效果不佳;慢性腎臟病腎友皮膚的改變,即使是正常陽光照射下,仍無法合成足夠的生理性維生素D

用於測量維生素D是否足夠,最佳實驗室指標為血清中的25-羥基維生素D [25(OH)D]。建議其理想的血清濃度需維持至30毫微克/毫升(ng/mL)以上。

活性維生素D (Calcitriol)

    慢性腎臟病患者使用活性維生素D (Calcitriol; 常用於治療副甲狀腺亢奮),並無法矯正營養性維生素D缺乏,甚至會因抑制體內維生素D的製造及加強維生素D分解代謝,導致營養性維生素D更為缺乏。

營養性維生素D (Cholecalciferol)

    補充營養性維生素D (Cholecalciferol)可增強免疫、減少感染及血管鈣化的風險。許多臨床研究指出,如果慢性腎臟病病人缺乏維生素D,會建議補充營養性維生素D (Cholecalciferol),以提供足夠的原料讓體內各個重要器官正常運作。適當補充營養性維生素D,可以幫助骨頭健康,強化骨頭,防治骨質流失及減少血管鈣化,讓血管有彈性;也可以活化體內的防禦細胞,增強免疫,一旦病菌入侵,防禦細胞便可即時發揮作用,降低感染疾病的機會。健康的人,長期缺乏維生素D,容易產生蛋白尿且易發生慢性腎臟病。至於在慢性腎臟病,腎功能隨著時間惡化的過程中,缺乏維生素D也會使腎臟病惡化加速,因此適時適量補充營養性維生素D,不僅有助於降低蛋白尿也會減緩腎功能惡化。

    對於慢性腎臟病病人(尤其是eGFR小於60 ml/min、有蛋白尿、糖尿病),營養性維生素D每天至少補充800單位(IU),是不容忽視的。尤其當病患有使用活性維生素D (Calcitriol) 治療副甲狀腺亢奮,最好能同時補充營養性維生素D (Cholecalciferol)。相反得,如果病患有副甲狀腺低下的情況(例如已接受過副甲狀腺切除術或曾用藥物過度壓抑副甲狀腺),為了骨骼的健康,營養性維生素D補充,更是不可或缺。